当前除南方薯区外,全国大部地区已完成育苗播种和春薯田整地作垄备栽,今年多数省份甘薯育苗质量、数量好于去年,但受早春气象不稳、温度波动大等影响,一定程度增加了保苗、壮苗难度。针对当前生产形势和气候特点,甘薯春季育插秧应以“加强管理、病虫防控、优化肥水、合理密植、适期栽插”为重点,培育健康种薯种苗,全面提升栽插质量,打好全年生产基础。
(一)关注天气,加强苗床管理。寒潮来临前做好防护预案,采取调节通风口大小、通风时长和夜晚覆盖防寒物等措施,调节温湿度。采苗前3—5天,晚上温度降至20℃左右,以炼苗为主;白天注意通风,适当降低温度、湿度,保持相对湿度60%左右。采苗后3—5天,苗床内保持较高的温度,大棚温度保持32℃左右,注意适时补水,保持相对湿度70%—80%;小拱棚特别注意防止焖棚灼苗。
(二)防病治虫,培育健康薯苗。加强脱毒种薯种苗应用,采取大棚、拱棚、小高垄等多种形式繁殖健康种薯种苗。苗床期严格剔除病(毒)苗,坚持病苗不外调、不扩散、不栽入大田。苗床内定期清洗、重涂诱蚜黄板,增强粘虫效果;定期喷药防治病毒传播媒介,喷药时可在早上露水未干时进行。采苗期注意隔离区内禁止种植来源不明的甘薯种苗。加强种薯种苗调运检疫,未经检疫薯苗不可调运。加强对甘薯蚁象、根腐病、丛枝病等危害较重、局部发生且有扩散趋势病虫害的关注,谨防扩散。
(三)适时采苗,提高成苗数量。苗床内50%以上薯苗高度达到20—25厘米、8片叶以上时,及时采苗。优先剪取叶色分枝正常、茎粗叶壮的发达薯苗。采苗时应采取高剪方法,基部留2—3节,减少病虫害的传播,利于薯苗的恢复生长。采苗后及时浇水施肥,一般每平方米追施尿素30—50克,或喷施0.5%尿素+0.2%磷酸二氢钾混合液,并高温催苗,促使薯苗快速生长,为再次采苗做好准备。
(四)整地备栽,优化养分基础。除菜用甘薯采用畦作外,其他用途甘薯应起垄栽培,根据地形土质选用不同的机械起垄,要求垄面平、垄形饱满、垄沟窄深,一般垄高30厘米左右,垄距80—90厘米,黏土垄稍高,沙壤垄略低,坡地顺等高线做垄。南方薯区和长江中下游薯区垄距垄高一般大于北方,宜垄距100—120厘米,垄高30—40厘米。条件适宜地区推广起垄覆膜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。一般耕翻前或起垄时一次性施入基肥,按照减氮、稳磷、增钾,基肥为主、追肥为辅,有机肥为主、化肥为辅的原则测土施肥。建议使用缓控释肥料,根据土壤基础肥力选择不同配方专用肥。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或成品有机肥为主作底肥。
(五)适期栽插,合理密植作业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、生产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甘薯品种,要求薯苗全株无病斑、无病毒病,春薯苗百株鲜重0.5公斤以上,夏薯苗百株鲜重1.0公斤以上。淀粉型甘薯品种断霜后即可栽植,春薯栽插期为4月25日—5月20日,密度为3000—3300 株/亩,提倡适度规模化、适时早栽、订单种植。鲜食型甘薯可根据市场需求分期分批栽插,分批收获销售,避免集中上市;春薯栽插密度为4000—4500 株/亩,短蔓品种、夏薯、食用品种稍密,北方比南方薯区稍密,不同栽插方法中直栽法、斜载法栽插密度应高于水平栽插法、压藤栽插法。
来源: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
TAGS:
种苗 食品安全 生产技术 管理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,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。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、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,仅供读者参考。
上一篇: 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新型毒力基因
下一篇: 中国热科院在香蕉中农药残留迁移和代谢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